金融机构和城投企业合作,看重的无非两个字——信仰。
(相关资料图)
你说它玄学吧,有时候还得看主体层级和信用水平,也算是一种技术分析的手段;你说这方法科学吧,做城投企业分析时又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可言状的玄幻。
在投融资市场,再强大的信用分析手段,有时也很难敌得过信仰二字。
过往,由于城投企业融资需求量大,且能够承受高昂的融资成本,因而是以信托公司为代表的非标融资机构的“香饽饽”。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加强金融监管,非标融资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则是另一类标的——城投债。眼下,城投债已然是各家金融机构进行债券投资的重要资产,甚至已经卷到买不到的境地。
城投债受追捧
城投债受到追捧,和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频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房地产企业爆雷频频,公告不能兑付本息的地产债越来越多,整个市场风声鹤唳,一旦出现任何被证实或未被证实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地产债市场的“血雨腥风”。
与此同时,受新冠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影响,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暴露加剧,部分企业债券出现了违约事件,连部分大型民企甚至国有背景实体企业也出现了延期兑付的情况。
相比下来,城投债市场的信用风险暴露则要小得多。
除少量偿债能力偏弱的区域主体零星出现一些风险事件外,大部分发达区域和强主体的信用水平仍然稳健,短期内发生实质性违约的概率仍然较小。央妈放水,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而信用风险暴露下优质资产难寻,城投债自然而然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同时,以信托贷款为代表的非标融资压降,也给城投债市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
早年间,各家信托公司背靠城投信仰,在非标贷款的路上大干快上,积累了大量的城投资源。随着非标融资类业务受到监管打压,城投企业总归需要新的融资渠道,而信托公司转型标品又恰恰可以用城投债作为起步,双方一拍即合,以前的信托贷款被替换成私募债,想要对受到压降的融资类业务形成足够的替代效用,城投债资产的需求大幅增长。
另外,再加上权益市场波动剧烈,市场投资风险的偏好有所下降,转向债市的资金越来越多。股市震荡,房企炸雷,产业肝不起来,小微企业直接躺平,而城投债依然屹立不倒。
票息高、流动性更好,低风险高收益又有信仰加持,不买你买谁?
高收益城投债买不到了
资金多资产少的时代,往往是城投企业最不缺钱的时候。
2020年,受新冠疫情等各方面的影响,闲置在市场上的资金体量相当巨大,但资产端值得投资的标的却不多,一众机构资金纷纷瞄上信用稳健、回报高的城投企业,银行排队放款、信托纷纷给出非标融资额度、城投债也受到市场热捧,一时间出现了“你想给人家钱,人家还不一定要”的场面。
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出现震荡走势,市场投资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一干机构资金纷纷转向债市,城投债标的更是遭到疯抢:盐城一地城投平台的5亿规模公司债竟被300亿资金疯抢,超额认购超60倍;而泰州某城投平台的超短期债券也在一天内引起了超60倍的超额申购;私募债市场更是受到一干信托机构的追捧。
与此同时,部分城投企业也传来了风险事件。一些城投平台在项目承接和财务杠杆上过于激进,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出现了到期偿债压力大的传闻。虽然城投债市场零实质性违约的记录仍在持续,但非标债权市场的违约却已然发生,而发债资质较差、信用评级较低的城投债资产恐怕也难免受到波及,城投债市场很难再直接闭眼买买买。
但反观需求端,城投企业对于资金的兴趣却并没有那么足。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求城投企业压降融资成本,部分地市的融资成本上限从原来的8%压缩到如今的6%,更有甚者要求将综合成本降低到4%以下,中长期债务资金的占比要达到90%以上。融资成本下行,直接导致了高票息城投债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城投企业发债的口径也有所收紧。中央层面强调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从严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监管部门再次约束结构化债券的发行,甚至坊间一度有传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于50亿的区县市级平台不能新增公司债发行。虽然这则传言后续被证伪,但城投企业发债口径的收紧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再者,眼下刚过6.30半年报节点,七八月份往往也是城投企业融资需求相对较少的时间。城投企业资金需求有周期,但是机构资金的投资供给却没有,优质城投债标的遭哄抢,似乎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无论如何,优质城投债“一票难求”,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在优质资产遍地都是、融资模式随意包装的时代,城投企业似乎并没有那么受重视,这种没有技术含量、单纯靠信仰的融资方,只能用高昂的成本去找非标贷款。
而到了市场信用风险频发的时代,众多投资机构抱着一麻袋资金满市场找项目,还必须得瞪大眼睛仔细看,这时候低风险高收益又有信仰加持的城投企业就成了人见人爱的“小甜甜”,碰到评级高且票息高的城投债,直接无脑梭哈就对了,管他呢。
需求少供给多,接下来,高票息的优质城投债资产,或许会越来越难买。
作者:郑 斌 来源:资 管 云责任编辑: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