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家庭,父母过世之后,兄弟姐妹就不交往了,甚至反目成仇。
(资料图)
到了清明节,也没有人组织大家去扫墓,令人心酸。
当然,也有一些家庭,父母过世了,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一起推动大家庭持续走向兴旺。
俗话说:“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非常明显,家庭能不能兴旺,和相处的模式关系很大,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
以下几种相处模式,对于失去父母的兄弟姐妹来说,需要学会,并且践行。
01
算好钱账:在分配父母的遗产时,还要共同承担父母的“债务”。
很多家庭,在父母过世后,个个都盯着遗产,希望自己能够多拿一份。
也有人,把自己如何孝顺父母的事情搬出来,把对方如何不孝顺的事情也搬出来,为了得到遗产,不遗余力。
话又说回来,你承担了遗产,就不要承担债务吗?
有人会想尽办法,把父母留下的债务抢到自己家吗?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到底是自私的,只懂得进账,不能出账,从来不会吃亏上当。
继承,不仅仅是得到什么,还有可能是付出什么。通常,得到和付出是相辅相成的。
认真算一算父母的遗产,也分配好父母的债务,对于金钱,算清楚,及时归还;对于情债,及时去对方家庭走动,给予关怀,或者延续。
北宋时,苏轼的母亲没有等来儿子中进士的消息,就过世了;父亲苏洵在做官一段时间后,也过世了。
苏轼和弟弟苏洵,送走了父母,然后一合计,父亲留下了老家的房子和土地,也在京城留下了一个小院,同时父亲留下了房贷。
父亲为了在京城居住,向二哥借了不少钱。
苏轼和苏洵一起过节衣缩食的生活,把俸禄拿出来,把父亲的债务都还了。至于父亲在京城的房子,也没有争。毕竟,他们为官,多数时间在京城之外。
人啊,不仅自己要讲诚信,还得引领全家人讲诚信。
一家人,世世代代都诚信为本,就会留下好的家风,有更大的名气,从而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社会的帮助。
02
放大格局:在帮助大家的时候,还要放弃“得到回报”的想法。
黑格尔说过:“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弃改变对象的念头。”
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拼命去改变对方。发现对方的缺点,你会难受,并且你也没有办法改变。
兄弟姐妹之间的帮忙,不是买卖,亏本是常态,你也要有亏本的打算。
苏轼被卷入乌台诗案,入狱了。
弟弟苏辙很着急,愿意放弃自己的官职,为苏轼留下一条退路。
当苏轼出狱后,被贬黄州,苏辙也因此被贬。
苏轼写诗,仍旧有些狂气:“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还好,对于苏轼的做法,苏辙并不生气,而是接纳,并且靠自己的努力,再次被朝廷重用。
也有人分析,既然免去官职,能够为家人避祸,那么苏辙持续升官,也就是为了再一次帮苏轼避祸。
从大家庭的角度来说,兄弟姐妹是手足,也是左右手的关系。
把好处放在左手,或者放在右手,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两手合起来,力量就翻倍了。
从避祸的角度看,两只手联合起来,祸事也会减少一半的压力。并且也有加倍的力量,去排除祸事。
此外,平时的礼尚往来,也不要“平均”,送礼给大家,但是大家都不回馈,也没有关系。毕竟,这份心意,大家是明白的。
父母过世了,谁要是能够做到不图回报的帮忙,谁就是大家长,顶替了父母的角色。当初,父母帮助儿女,也是不图回报的。
03
学会分享:在自己家庭幸福的同时,还要把幸福分享给大家。
有人问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
孟子说:“不若与人。”
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孟子回答:“不若与众。”
是的,一个人独自快乐,不如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这样的做,快乐才会成倍增长。
人这一生,最要和兄弟姐妹一起分享快乐。
通过分享,大家的感情才会变得深厚,才有更多的理由团聚,互动。
苏轼在任何地方做官,都会想一想,苏辙是干嘛呢?
有人统计,苏轼写给弟弟的诗,有数百首。
过节了,苏轼对着月亮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尝了尝海鲜和芋头、猪肉、稀饭,告诉弟弟:“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当苏轼在即将过世的时候,还特别交代,一定要让弟弟写悼词。
你不可能让所有的家人,都富得流油,但是你把幸福生活分享出去了,大家都会感受到温暖,会对生活更有希望。
社会也许是冷漠的,会让人进入逼仄的空间,但是家庭是温暖的,会给人海阔天空的未来。这就是“港湾”的力量。
04
诗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无数的人,赞美苏轼的家庭,但是有多少人,看懂了他们的相处方式呢?
任何年代,家庭兴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小家庭独自能够做到的,而是依托大家庭,还积蓄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
在从大家庭获利的时候,也为大家庭付出,那就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父母过世了,日子还得过下去,也不等于家庭就此终结了。
作家三毛说:“我最喜欢别人将我看成傻人,这样与人相处起来就方便多了。”
是的,总是傻傻地吃亏的人,心宽,旺人,旺家,旺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