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夏宾)美国国债遭遇“冰火两重天”。一边是美国财政部还在疯狂发债,另一边是美债被日本、中国、英国这三大债主抛售。这与当前各国的“去美元化”浪潮有关,也直指美元面临的重大危机。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美国财政部上半年发行各期限国债超9万亿美元,同比大增23%。但美财政部近期发布的最新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日本、中国和英国这三大海外持有方正在抛售美债。

今年5月,日本、中国和英国持有美债规模分别为1.0968万亿美元、8467亿美元和6666亿美元,分别较今年4月持有规模减少304亿美元、222亿美元和141亿美元。


(资料图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中国的美债持仓量下降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主动净减持行为,二是负估值效应导致的被动降低。此外,在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过去几年美国之于中国对外证券投资的重要性有所降低,降低对美投资重要性或也有对美国金融制裁风险的考量。而人民币国际化也在推动中国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度,中国对外证券投资预计将更加多元化。

事实上,全球正在掀起一股“去美元化”浪潮。据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报告,和过去两年相比,未来两年,计划增加欧元持有量的央行比例将有所增加。从长期来看,多国央行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的调查涵盖了全球75家央行储备管理机构,总管理资产规模近5万亿美元。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85国以各种方式加入了“去美元化”的进程。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有意削弱美元在本国对外经贸往来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些与本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即便是英法德这样的美国盟友,也选择绕开美元体系。全球性的“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兴起。

在他看来,美国主导的逆全球化行为抑制了美元的国际使用,而美政府打压其他贸易伙伴国、制裁战略竞争对手等逆全球化举措将导致部分国家实施反制,而更多国家对美国和美元的信用产生怀疑和反感,担心自身利益在美元体系中受损,从而加入“去美元化”进程。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则认为,四大因素推高了今年以来的“去美元化”情绪。一是近期各国减持美元资产、增持黄金,“去美元化”从讨论加速转化为行动,二是非美元货币结算高歌猛进,对美元地位有所撼动,三是美国中小银行危机爆发,削弱美联储紧缩的定力及美元保值能力,四是美国债务上限闹剧威胁美债信誉。

不管是债务风险问题,还是金融制裁手段,美国政府亲手酝酿的美元危机已经浮现。

美国财长耶伦此前表示,美国立法者并没有做出任何对美元有利的事情,而美国债务上限危机破坏了全球对美国履行债务能力的信心,令美元的声誉受到冲击。

摩根大通分析团队认为,美国政治分裂使美元面临风险。美国的政治失调是威胁美元长期主导地位的首要因素,这可能会阻碍美国管理国家债务的努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徐飞彪认为,随着美国在全球地位的相对衰落,美元继续维持“独霸”地位,不仅对全球经济稳定带来冲击,对美国经济也弊大于利。当然,由于美元体系的“惯性”,且目前世界尚无足以替代美元的第二货币,美元地位还将继续维持较长时间,但美元式微已是大势所趋。

连平直言,未来一个时期内,当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剧烈变化,美元主导地位减弱的态势可能会阶段性加速。总体来看,美元主导地位的变化不会一蹴而就,“去美元化”会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