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青少年模式”适龄化内容缺失、内容质量无法满足需要,将直接导致了未成年人不喜欢使用此模式。在近日召开“青少年模式”专题研讨座谈会上,上海网信办表示将对《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进一步细化修订。
不久前发布的《直播与短视频行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白皮书(2023)》显示,国内主流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在逐渐“活”起来,使用率、用户量、月活跃用户数等均呈现增长趋势。然而,在使用数据增长的背后,仍有一些青少年没有使用自己的账号刷短视频、直播。
“青少年模式”推出的初衷,是希望从源头防止青少年群体网络沉迷,让他们拥有丰富健康的网络生活。从目前各大平台的操作来看,无非采用“堵”与“疏”二策:“堵”主要体现在时段和时长等方面的限制,而“疏”则是将适宜的内容提供给孩子,以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要让“青少年模式”既要管用,更要好用,关键就要疏堵结合,特别是破解健康度与吸引力的矛盾,在网上曾有家长吐槽,一些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中,只能看到“小猪佩奇”“宝宝巴士”等低龄儿童钟爱的卡通片,甚至有人将“青少年模式”称为“幼儿园模式”。
如果说“堵”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比较方便地实现的话,那么“疏”则更需要通过与家庭、学校的互动,共同推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网络素养。近日,抖音宣布正在内测“推荐青少年观看”这一功能,让青少年模式真正成为孩子“学知识、观世界”的窗口。
“青少年模式”绝非一劳永逸,也不是平台一家的事情,学校、家长、社会都不应缺位。此次,上海网信办设计了“青少年模式”家长版和青少年版的问卷调查,通过打造、定制更多优质内容,满足未成年人使用需求,不断优化、提升“青少年模式”的功能性。
探寻“青少年模式”的更优解,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合力,真正让“青少年模式”管用、好用,让青少年喜欢用,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