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全国多地进入高温炙烤模式,用电负荷持续走高。在我国煤炭主产区山西,许多劳动者正奋战在能源保供一线,挥汗如雨保供应。

“嗡!”随着一声尖锐的鸣笛声,一列载满电煤的火车缓缓驶入编组站。调车员王磊头顶烈日,一身长衣长裤、紧扎袖口,穿戴着帽子和手套,扒乘在运煤车辆上。一只手紧扒车梯、另一只手拿着对讲机收听调车长发出的指令,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滑落。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朔州车务段宋家庄站,像王磊这样的调车员一共有9组27人,他们被称为列车车辆的“编程师”。“调车作业时间紧任务重,平均每天每组有40钩活,大约调动850辆车。”宋家庄站站长赵东亮说,调车员全程露天作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是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


(相关资料图)

“车辆在烈日暴晒下,车皮表面温度最高能有五六十摄氏度,皮肤直接接触有可能烫伤。”王磊说,为了作业安全,再热的天气也要全副武装,背着二十斤左右的作业备品和工具,55节的列车,从头检查到尾。“很多时候衣服就像刚水洗过一样,湿得透透的,全裹在身上。”

“近些年站场条件有所改善,作业间隙可以到站上的淋浴间冲凉,这就能解解暑。”王磊说。

赵东亮告诉记者,为了预防室外作业职工中暑,车站午餐和晚餐都会提供西瓜、绿豆汤等消暑食物,同时常备藿香正气水等药品,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提供保障。

晌午日头正盛,国网山西电力±800千伏雁门关换流站内,换流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电力设备的连接导线纵横交错。雁淮直流作为晋电外送江苏的电力大动脉,正在经受高温与大负荷的双重考验。

国网山西电力±800千伏雁门关换流站的换流变广场上,运维人员正在巡检设备,排查隐患。新华社记者 唐诗凝 摄

“不仅是对设备的考验,更是对我们运检人员的考验。”雁门关换流站党支部书记冯利君告诉记者,站内成组的大设备有五六千个,小零件不计其数,往常需要3天时间完整巡视一次,大负荷运转以来,为及时排查隐患,巡视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迎峰度夏是持久战,越是高温酷暑越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站区中心的换流变广场上,24台换流变压器设备全力运行,嗡嗡作响,散热器旁阵阵热浪翻滚,环境温度可达60摄氏度,运维班班长王志文和另一名运维人员正使用红外检测仪、局放测试仪等对现场设备进行特巡。“每一处细节都要认真检查,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万无一失。”王志文说。

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矿坑内层层叠叠的作业面上,15台重型电动挖掘机与上百台200吨至300吨级自卸卡车等重型装备轰鸣不停。“这些设备都是单人单机操作,工人们需要在高温天气下连续作业,每个人都是‘特种兵’。”生产二队党支部书记杨文忠说,为了原煤增产保供、提高作业效率,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等各个环节的生产节奏都紧凑了起来,工人们有时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

矿坑干道上,一辆辆满载的卡车接连驶过,扬起一片片粉尘,十余辆抑尘的矿用洒水车来回穿梭。“天气太热了,洒水车都洒不过来,一边洒一边就干了。”杨文忠说,日日暴晒在太阳底下,一个夏天过去黑得像换了个人。

一处采掘工作面旁,一台电铲挖掘机正在采装爆破产生的碎石。电铲的高度是22.21米,相当于7层楼高,是露天矿里最大的设备。生产二队挖掘机司机邢利平入行二十余年,一直在和这些“钢铁巨兽”打交道。

山西省朔州市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电铲挖掘机驾驶室内,司机邢利平在作业间隙吃午饭。新华社记者 唐诗凝 摄

操纵电铲摇杆手柄,铲斗推进向前,在持续的颤动中,60立方米左右的碎石被铲起,随即又被装载到运输卡车上……8个小时的班次内,这套动作邢利平要重复操作近500次。

他告诉记者,现在工作条件好多了,驾驶室里都有空调,但长时间连续作业,一天下来还是很疲惫。“慢慢也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就是家和设备两点一线,设备相当于第二个家。咱这多出一点煤,用电就能少发愁,辛苦点也值得。”(新华社记者唐诗凝、许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