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西安的6月温度适宜,时针刚过5点半,天就亮了。吃过早餐,张臣军挎好工具包骑上电动车载着父亲张德来到中建三局浐灞国宸府项目部二号超高住宅楼上施工,父子俩都是钢筋绑扎工人。这里离租住的房子十分钟车程,到工地门口的时候正好和其他工友汇合,这时街上才热闹起来。

来自四川南充的张臣军,今年30岁,个子不高,国字脸上满是忠厚勤劳。今年是他务工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和父亲一起上工的第六个年头。他绑钢筋的时候专注认真,铅丝穿好绑钩一拧,眨眼主筋和箍筋就结实地绑在一起。

刚到工地第一年的时候,张臣军就已经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想到会这么苦。夏天暴晒,钢筋表面温度能达到40℃-50℃,水浇上去“呲呲”冒烟,冬天戴着厚厚棉手套手也僵冷发直,臂上划着的小口子更是新伤叠旧伤,一天活干下来通常累得站都站不起来。“刚开始每时每刻都想扔下安全帽走了,但是看着不远处爸爸忙碌的背影,他为了我们这个家辛苦了三十几年,我不想他再为我操心,慢慢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渐渐习惯了工地的生活,简单、充实,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环境不适是一方面,面对现场各种型号的钢筋不知如何下手,张德给儿子当起了老师。他把自己入行三十多年积淀下来的工作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儿子,教他看钢筋图例、标注、辨认钢筋型号,手把手带他弹水平标高,给他讲解施工工序,细细叮嘱他搬到现场的成型钢筋要保管覆盖、弯折过的钢筋不能敲直使用。“钢筋绑扎不是一勾拧紧的事,门道太多了,你多练,但是有一条你娃儿要记得,每一步都要做到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张德平时话不多脾气也好,在面对这个特殊的“工友”时,也变得唠叨起来。

跟着父亲当学徒的日子枯燥乏味,钢筋工不仅仅是体力活,要能搬运成捆的钢筋、拿的动大件工具;更是脑力活和眼力活,要一看图纸就能知道需要多少根主钢筋、箍筋、构造筋,绑缠扣还是平扣;还得有一定审美,钢筋间距均匀横平竖直、扎丝长短一致整齐美观、余料要工完场清。一年下来,张臣军除了父亲的教授外,也会向现场其他工友学习,忙忙碌碌间已熟练掌握了各项工序要领,也有了自己的干活思路,开始独当一面,也慢慢从重复繁杂的工序中更懂了父亲,“他给我树立了榜样。”

现场很多活一个人没法操作,张德都会主动来帮儿子。刚开始父子俩配合的时候,都想用自己的方法,常常意见不统一,导致一个钢柱绑下来费时费事,张德说了几回,张臣军不服气也顶了几次嘴,后来两人“约法三章”——谁说的对,就听谁的!再碰到问题,谁说个简单的“我”字,另一个立马心领神会就跟着干了。如今配合得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效率也越来越高,通常是“小张”站在脚手架上画箍筋间距、套箍筋,“老张”就在下方钢柱旁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往下一套一套按规范快速绑扎。年轻人手脚快,干完手里的活马上接过父亲的工具,“你别干了,到旁边喝口水歇一下,我来收拾。”

对于儿子进工地,张德起初并不支持,他一辈子待在工地,与钢筋砂石、烈日骄阳为伴,右手比常人更粗壮的拇指和食指让他太明白生活的艰辛,他朴实的期望儿子多读书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娶妻生子,健康顺利。但是这么多年在一块干活,看着建设的大楼一天比一天高,儿子也越来越沉着能干,张德也开始变得欣慰,“开飞机驾潜艇是人才,把房子盖得结实也是人才嘛。”

落日余晖,夜幕垂降,一天的工作宣告结束,这是难得的放松时刻。今天是父亲节,父子俩叫上几个工友一起来到路边烧烤摊,开几瓶冰镇啤酒,叫上几碟四川凉菜,既解乏又去暑。儿子踏实勤快、手艺也好,工友们都赞不绝口,张德不善言辞,但是也会嘿嘿一笑,“不是我夸自己的儿子,他真的很孝顺,自己的孩子多大我都不放心,以前是他要跟着我谋生,现在是我想跟着他。”

张臣军坦言,以前是心疼父亲的付出才能坚持,现在通过在日复一日用心做事之间,体会了更有意义的人生,更期待“小手艺”能打拼出大名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