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市场观潮】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高考结束之后,志愿填报市场火热。天眼查数据就显示,我国目前共有1850余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志愿填报”,但是其中大部分“志愿填报”企业,仍然是小微企业。

事实上,这些从事“志愿填报”的企业,一般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提供有偿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相当一部分企业服务价格相对于高考生而言,并非小数目。

志愿填报本来应该是考生结合分数与个人志愿的选择,为何成了一门生意?一般来说,考生报考志愿,在考虑自身意愿和客观分数以及当年招生指标、往届录取情况的前提下,通常需要兼顾高校、专业和城市三个因素来做出选择,可以做出的排列组合非常多。如何做出相对优选,的确有些难度,更何况,考生及其家长对部分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的客观认知是有限的。也就是说,高考志愿填报的确是一个复杂且个性化的问题,部分考生的确需要有针对性的专业协助。

正因如此,之所以存在志愿填报企业,是因其确有存在市场。但实际上,部分志愿服务企业服务内容和效果却是有限的,甚至个别企业存在数据陈旧、冒充行业名师专家的现象。另外,将关乎考生人生选择的志愿填报做成暴利生意,甚至鼓励考生做出有违本人意愿和相关需要的选择,则更为不妥。

换言之,考生需要志愿填报过程中的信息类服务,但当下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一方面,由相关机构提供的志愿填报大数据服务,应当秉持客观准确原则,为考生提供信息服务,而非做出主观判断;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校也有必要引入更多实践,让考生提前了解不同职业的对应规划,以及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而在这一方面,市场化的机构也能够配合学校参与其中。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是考生及其家庭个体的人生大事,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各个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应引起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应推出更多服务举措,不能完全由市场支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