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省西畴县城沿着弯绕的山路行驶40公里,汽车穿越几座苍翠的山岭,便来到了西畴县鸡街乡海子村,这是中国石化云南文山石油挂点帮扶村,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花台、洋气的楼房、村民的笑容,一片生机勃勃。


(资料图片)

监控坏了牛也丢了

“倪哥倪哥,我家牛丢了,警察也找不到,可怎么办呐!”一大清早,老李焦急的声音传了进来,中国石化云南文山石油驻村队员倪俊元闻声套着半个外套冲了出去。

老李今年40岁,家里只剩他和两个6、7岁的孩子,平日里他靠着干苦力维生,圈里的两头牛是今年的“大收成”。听说监控能防贼,他特地托人买了一个安在牛圈门口,没想到关键时刻竟啥也没拍到。

倪俊元了解情况后,边安慰着老李,边思索解决办法。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倪俊元四处奔波,晚上归集整理资料、白天骑着摩托上政府,最终为老李争取到了近7000元的补助。

“有事找倪哥!”成了海子村村民的口头禅。

大到贫困户申请低保、小到老房子拆迁搬家、地里庄稼要收成、排水沟堵塞要疏通……倪俊元就像一个“万金油”,哪里都能用。

驻村四年,倪俊元骑着摩托走遍了鸡街乡的每一个角落,访遍了每一个农家舍院,不仅将公司拨付的资金都用在了刀刃上、也将公司的帮扶帮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甘蔗“种出”致富新路子

花倮族人口目前仅3000余人,世代生活在大山深处,地处偏僻、山高路远,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增长缓慢,是帮扶的重点对象。

种植甘蔗则是政府为鸡街乡“量身打造”的项目之一。

相对于传统种玉米而言,种植甘蔗成本低、收益高,政府提供补助政策、糖厂定期收购解决销路,“一条龙”帮扶助致富。

倪俊元深知此项政策的重要性,每天天不亮就逐户宣传政策,天黑才回到村委会,遇上“钉子户”,就反复跑,火炉烤茶闲谈,想方设法与村民拉近关系,让每家每户了解并享受到政策红利。

“甘蔗得横着种、间隔要远一点、土要挖深一点”……种植期间,倪俊元晚上学习种植技巧、白天跟着指导员到处跑,一家家地传授种植技巧,为村民答疑解惑,确保大家伙儿种得对、种得好。

自从种上了甘蔗,包含花倮族村在内的鸡街乡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涨到了8000元,翻了四倍,种植面积也从两百亩到2000亩,花倮族村的种植面积就占到1200亩。村民尝到了甜头,干劲儿越来越足。

小石头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还真别说!这河里石头做的花台就是好看!”去年初,驻村队员何璇满怀信心地来到鸡街乡,接过了倪俊元手中“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刚毕业半年的大学生,与村民交谈时,脸上总是挂着羞涩和稚嫩,性格腼腆。

怎么才能放开手去做更多的事?他琢磨着用“实事”能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一次偶然的外出,他发现隔村修花台用的砖石,都是村民们从河里拾来的石头,不仅外形美观还能省下不少材料费。

回到鸡街乡后,他立马将想法与村主任商议,积极动员村民参与进来,带头到河里搬运石头。在“绿美乡村”的号召下,修村路、挖沟渠、建花台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以前这个路非常窄,车辆是无法通过的,只能靠两条腿走过去,现在不一样了,我和村民们把堵在路中间的土填到了路两边,现在小汽车、大货车都能过。”走在村路上,何璇满脸自豪地介绍着。

驻村半年,他参与过厕所改造、修建花台、疏通排污沟、挖土填路等,用行动助力海子村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的美丽乡村,离不开西畴人的吃苦耐劳,也离不开倪俊元、何璇等驻村队员的无私奉献,他们把农田种成风景,把家乡扮成花园,实现了“一家一景观、一村一幅画”。

2月13日,中国石化云南文山石油驻村队员殷春发接过了接力棒,继续奋斗在这座美丽的大山,大山的故事仍在续写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