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
罗筱晓
(资料图片)
最近,江苏常州一中学更换大门校牌的事引起了网友关注,因为校牌既非当代名流所题,也不是选自古今书法家字帖中的字,而是由该校一名学书法近3年的初二学生所写。原来,该校启动了“你的名字我来书写”活动,所有学生都可用自己擅长的字体书写校名来参赛。最终经过评选,14位同学的作品脱颖而出,而之后校牌会定期更换,其他13幅优秀作品也会陆续被挂在大门处,换下的“书法校牌”则会被保存在学校档案室中。
“‘我为母校写过校牌’,这事值得骄傲一辈子”“相比于名人题字,这样的校牌显得更有意义”,社交平台上,网友纷纷为这一创意点赞,对幸运的学生表达羡慕。这样的心情不难理解,就拿我个人来说,小学时在一次班会上做主持人的照片,我至今仍视为珍藏;大学毕业多年,每次回母校我都会专门去曾经的宿舍楼下走走看看。这些,都是我成长中的校园记忆。
让学生写校牌,常州这所中学并非头一个。在山东莱西、河北石家庄、浙江杭州多地都有中小学采取了类似做法。把学生作品当作学校的门面,这首先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事,这么做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而且为有书法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机会,有助于提升他们在书法方面的自信,还可能在成长道路上产生持久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说,当校门上挂着的可能是自己或者同学书写的校牌,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们对母校的热爱。以校牌为引导,学生们会更加关心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惜学校的物质和名誉。从小建立这种责任意识,将使学生们日后进入职场和社会时,以“我是其中一员”的态度积极投身其中,而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事也给我们更多启发,包括学校可以多用心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展现各自才华的机会。比如,对喜欢种植的学生,可以开辟区域让他们伺弄花草、培育果蔬;对爱好做手工的学生,可以创造机会让其成果为师生所用;对心细、喜静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学校图书馆工作,在管理卡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公众关注“学生写校牌”的新闻,其实是在关注这种形式背后更深层的问题:什么样的教育能给一个人带来更长远的正面影响?
学校是育人之地,人们期待的好学校不仅是要教给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应该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良好的品质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对学生而言,面对校园生活,他们其实也有除上课、考试外更多的期待,即希望在一次次与己有关、体现自我价值的活动中,与那里的人和物建立连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之中,感受到自身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同频共振。
说到底,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主体,一所好学校的氛围与沉淀中,很大部分应该是一届又一届学生留下的痕迹。
随着我国近年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不少中小学校已经在尝试以多种创新、用心之举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的主人。希望在“写校牌”之外,今后能有更多使人眼前一亮的校园新闻出现,让更多平凡普通又独一无二的学生被看见、被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