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故事
【资料图】
张吉岩:和创业公司一同成长
刚刚接受完采访,31岁的张吉岩就拎起包包匆匆开车赶赴下一个会场。作为中科慧远的总经理助理,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出差的日子里,她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公司日常内务管理的重任。
“来中科慧远挺机缘巧合的。”张吉岩静静地回忆。
2016年,洛阳市政府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团队孵化项目引进到洛阳大学科技园,筹建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并由科技园协助第一次员工招聘。当时已经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张吉岩,为了有更多的成长和提升空间,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简历来到这个尚在筹备中的公司。
“我算1号员工吧。”从协调场地到装修,从办各种证照到正式开业,张吉岩见证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全过程。
中科慧远公司聚焦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工业检测领域的自动化进程,以设备及零部件装配为核心竞争力,解放海量质检工作。他们首先在手机玻璃前盖板外观缺陷检测上取得突破,打破行业瓶颈,使机器检测效率比人工检测效率提升20倍以上,成功替代进口。目前,该装备已在行业龙头企业伯恩光学及工信部支持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批量示范应用,填补了行业空白。随后,他们又研发出手机玻璃后盖外观缺陷机测设备、丝印在线品控仪、背盖检测仪等全产业链产品,并拥有完整自主研发生产线。
她说,中科慧远的每一个智能设备,都是科学家们去工业企业实地调研发现的痛点,然后回来再针对这些痛点搞研究。“这些年,最感动我的就是这些科学家们。他们抛家舍业来到洛阳,非常辛苦,不光埋头苦干搞研发,还要抬头看路做市场。市场前期推广,我们是蹲守在客户现场3天,最后撬开了客户的这个大门,最后签了我们的第一单。”那个寒冷的冬季,是难忘的。
在手机盖板领域取得进展后,中科慧远迅速向半导体、家具板材和汽车领域拓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沉淀品质数据,补齐工业数字化短板,助力制造业伙伴实现全生产生命周期质量监控,不断降本增效。
“吃水果了!”下午茶歇时间,一盘盘切好的水果摆到公司前台。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们从工位站起来,舒展筋骨。据统计,中科慧远员工平均年龄28岁,其中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用张吉岩的话说,就是“情商智商双高的同事”。
“我刚来中科慧远的时候,负责行政人力支撑。随着和慧远一起成长,现在我做到了运营管理岗位。和慧远一起成长的过程我收获颇多,这个机会对我来讲非常宝贵。”张吉岩说,她敬佩团队年轻人的敬业奉献精神,也感恩当地政府提供的优良创业氛围。
“我们有中科院、河南省科技厅以及洛阳市政府三方共建的洛阳研究院,项目最初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孵化的;我们获得洛阳大学科技园的天使轮投资;我们申请了洛阳市河洛英才人才团队,获得1000万的人才补贴;包括生产车间,前期给了一定的免租期;区政府还在公司旁边给我们配备了32.5亩的土地,让我们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
张吉岩如数家珍地介绍说,现在公司有460多名员工,去年营收达到1.2亿元,与小伙伴一起奋斗,自己“每天累并快乐着!”
出品人:孙志平 王丁
监制:樊华
策划:王圣志 张兴军
制片人:王圣志
统筹:秦大军 张彩霞
记者:李丽静 李嘉南
摄制:张健
鸣谢:共青团河南省委 河南省青年联合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