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将“油价破10”作为新能源车销售的竞争优势,如此做法不妥也不对。
这里想说的是,新能源汽车用户也别着急开心。因为,石油是大宗商品。随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的不仅是汽油零售价本身,还会有不少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商品。即便是车辆本身,新能源汽车的售价某种程度上也与之息息相关。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在海外,某头部造车新势力再次提升了其旗下车型的售价,最高涨幅达到6000美元。涨价还不是全部,该企业同时宣布,交付时间最长可能会达到一年。
按照以往规律,海外售价涨了,其在国内车型的售价也会“跟进”。而该品牌一旦涨价,又会有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跟进。如果说,之前企业还通过生产调整,消化掉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但当油价上涨叠加原材料上涨,生产端的努力,已经不足以抵消采购端的压力。
近日,新能源汽车掀起新一轮涨价潮,这难道不会影响那些尚处在犹豫阶段的用户做出购车的最终决策?因为,更低成本的移动出行方式不仅有,而且不止一种。一是两轮电动自行车,二是共享单车。前者用电,后者脚踩。
消费者不买车或者推迟购车计划,利益受损更大会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因为,当下,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扩大市占率的最佳窗口期。两三年之后,当传统车企转型完毕并推出一系列纯电动车,那新能源汽车将不得不面临更加惨烈、充分的竞争。
在汽车历史上,不乏企业发展势头被打断后“一蹶不振”的案例。长远来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靠的是产品和服务。
在产品方面,新能源汽车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比如车辆的适应性,不能只适合在气温合适的地方,还应能够在严寒酷暑的地方使用。还比如电池,使用十年之后,性能还能保持在90%甚至更高的水平。而在服务方面,要确保用户权益的一致性,不能一天一个样。与此同时,要将用户充电平均一个小时左右的耗时降低到15分钟,提升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从去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融资和上市整体在放缓。一方面,是资本变得更谨慎,更小心;另外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能够讲的故事开始变少,缺乏想象力。换言之,现在要纯靠资本力量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难度比三四年前大了许多。
此消彼长的存量竞争,这将是未来数年工业消费品市场的主旋律。新能源汽车尽管是新品类和新物种,但归根结底还是工业消费品,同样要面临复杂和不确定的竞争环境。面对这样的压力,企业要与时间展开赛跑,没必要、也不能对油价上涨“幸灾乐祸”。
(记者 周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