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撰稿 杨树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有言:“香,芳也。”在我国古代,可以产生芳香气味的植物,如江离、白芷、泽兰、芍药、襄荷、石兰等,都被称为香草。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就有三种香草:江离、辟芷、秋兰。
(资料图)
屈原像。资料图
香草史久远
中国人认识和使用香草的历史悠久,大致从神农“教民耕作,栽种桑麻,烧制陶器……为民治病,始尝百草”之时就开始了。人们发现,香草不仅自带芳香之气,还可入食入药,作用奇多。
古人认为香草可以“辟秽防病”,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山海经》记载:“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有专家认为,薰草即佩兰,是古时一种有名的香草,古人常佩戴装有佩兰的香囊以期祛病防疫。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四件熏囊:白绡信期绣熏囊、绀绮信期绣熏囊、素信期绣熏囊、红绮熏囊。这四件材质为桑蚕丝的熏囊内,装有辛夷等香草。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芸即芸香草,这是一种很早就记载于古籍中的香草,古人常在书籍中放芸香草以防蠹虫。
海南人使用香草的历史也很久远,在海南现存最早的方志明代正德《琼台志》中,有悬艾草、饮菖蒲水的相关记载。除了藿香、茱萸、艾草等本地香草,古代海南已开始引种香草,其中一种叫“兰”的香草很常见,“兰”并非现在的兰花。《琼台志》载:“兰,有青碧、紫钓、士女、和尚数种,多移自广州。”该志援引王佐《琼台外纪》之言称,在古代“兰为王者香草”。
香草即美好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在古代文献中,香草和美人经常一起出现,两者都有美好的意蕴。“香草美人”是一个成语,古时常被用于代指贤良之士。
《离骚》有言:“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屈原用众多香草来表达自己对高尚品德的崇尚和追求,在他眼中,香草是美好非凡的。东汉文学家王逸称:“行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古代士大夫之所以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原因之一就是香草象征美好。
在古代,种香草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北宋名医刘翰有诗云:“我家东南同野老,自纺落毛采苹藻。清风满袖读离骚,半亩幽畦种香草。”种半亩香草,似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名著《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居所有一处蘅芜苑,里面种了很多香草。在书中,贾宝玉这样介绍道:“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清芷。”在院子里种上多种香草,让自然的香味飘进客厅、卧室、书房,真让人心旷神怡。
三亚一个农贸市场出售的香草。孙清 摄
香囊来定情
香囊,在古代也被称为“佩帏”“容臭”“香袋”“香包”。囊的形状各异,但一般都小巧玲珑、讲究美观,在囊里装入香料,就成了香囊。
香囊中的香料,最初多用气味芬芳的香草制成,如白芷、菖蒲、藿香、佩兰。不同的香囊有不同的功能,如传香、驱虫、提神等。后来,更多香料被生产运用,但一些古老的香草仍是制作香囊的首选香料。
唐宋时期,香囊逐渐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到了明清时期更为盛行。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词作描写笑语盈盈的女子带着暗香而去,暗香从何而来?答案正是当时流行的香囊。
年轻女子使用的香囊,往往很漂亮,而且气味芬芳,要不然也不会被送给心上人当作定情信物。用香囊当定情信物古已有之,东汉文人繁钦写有《定情诗》:“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唐代文学家孙光宪在《遐方怨》中云:“红绶带,锦香囊,为表花前意,殷勤赠玉郎。”
习俗与香草
端午佩香袋、将艾草悬于门上、用菖蒲水沐浴,均为古老的习俗。正德《琼台志》记载:“(端午节)男妇系香袋,儿女彩索缠臂,涂雄黄,饮昌阳,带艾悬门,采百般花草相斗以较输赢。取菖蒲及百卉有芬气者浸水,供余饮浴。”
古时海南人过端午,不论男女身上都佩戴着香囊,采摘艾草挂在门上,同时还用香草煮水饮用或洗浴。时至今日,部分海南居民仍会在端午节这天在门上悬挂艾草。
2022年6月1日,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一条小巷,居民在店门口悬挂菖蒲艾叶。新华社发
旧时有一种习俗叫“洗儿”,在婴儿出生三日或满月之时,亲朋好友齐聚,为孩子操办沐浴仪式。宋代古籍《东京梦华录》如此描述“洗儿”:“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洗儿仪式颇为喜庆,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
“煎香汤”就是采一些香草煮水,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海南一些地区,坐月子的产妇会用以艾草、白背枫煎煮的水洗浴。
“煎香汤”曾在我国多地流行,明代《西湖游览志馀》记载:“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所谓“扫疥”,就是以香草煎汤沐浴,这是旧时立冬日民间的习俗。
熏香成潮流
《红楼梦》中出现了以香熏衣的相关内容。一日,贾宝玉靠近薛宝钗,闻到一阵阵凉飕飕、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是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虽然薛宝钗否认用香熏衣,但这段描述表明清代用香熏衣可能已经在社会上流行。
古人用香熏衣物,最早的原料便是香草。《三国志》记载:“帝将乘马,马恶衣香,惊啮文帝膝,帝大怒,即便杀之。”故事讲的是,魏文帝曹丕用香熏衣,熏得有点过了,衣服太香,以至于坐骑受惊,然后咬了一口他的膝盖。曹丕怒火中烧,就下令把马杀了。
南北朝时期的著作《颜氏家训》云:“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不学无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这是说,梁朝时一些闲散贵族子弟不学无术,他们十分喜欢化妆,用香料熏衣,脸刮得干干净净,脸上擦粉,嘴上涂口红。此书虽有贬抑梁朝贵族子弟之意,但也说明当时社会上流行熏香。
不同时代香草、香囊、香水的流行,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直到今天,许多风靡世界的名牌香水,其原料仍是香草。一株株小小的香草,深刻影响了人类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