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主导着城市的微循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
“住在老街,人熟地熟,方便舒服,就有两点不好——路太窄了,一下雨就积水!”市民李学玉在襄城区襄轴幼儿园附近生活了数十年,曾经因为宝通路一下雨就积水、早晚高峰出行难而感到很苦恼,可周边完善的配套设施、热情的街坊邻居让她舍不得搬离这里。
据介绍,宝通路因建成时间较早,未实行雨污分流,道路狭窄,“雨天污水封街,晴天人流堵路”的“羊肠小道”严重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活。
如今,这条全长754.84米、横贯整个襄轴家属区的宝通路改造完成,道路拓宽了近5米,实行了雨污分流,新增了照明、通信等附属设施,“羊肠小道”变成“敞亮大道”。
沿樊城东风路拐入鹿角门街,车水马龙的喧嚣仿佛一下被隔绝在小巷之外。简洁大气的徽派风格建筑,行人闲庭信步——恰是记忆中的老樊城。9月5日一大早,老李又准时赶到鹿角门街孙家黄酒馆,和三五好友品酒聊天,好不惬意。
老李在鹿角门街生活了一辈子,“这条街历史悠久,商业繁荣,但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影响居民正常通行,沿线店铺招牌大小不一,空中线缆杂乱无序。”
这一切在2018年得到改变。为了优化环境,彰显历史文化底蕴,樊城区住建局投入资金,对鹿角门街进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刷黑道路、铺装人行道、改造排水和供水管网、统一架空线缆走向;打造古色古香的街景,统一墙体色调,规范招牌大小和标准。同时,还结合鹿角门街现状,将闲置场地、居民房前屋后空闲地带建设成独具特色的景点,增强鹿角门街的生活气息。
在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中,一批项目巧打“文化牌”,彰显出浓浓的文化底蕴。
此前,全长200米的襄城印象二路两边的围墙破损严重,墙面文化氛围不浓。“每次从这里经过,都感觉特别掉范儿。”附近的居民刘兵称。
如今,改造后的襄城印象二路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不时有年轻人停下脚步,自拍、互拍……
生活在百余米长的古城街道水厂米厂夹巷周边的居民,每次回家经过此处,都忍不住驻足片刻。“当初,我们在改造这条小巷时,注重‘拆墙透绿’,让墙外墙内的‘绿’交相呼应。”襄城区住建局局长黄厚俊说,2018年至2022年,襄城区对59条背街小巷实施综合整治,总投资约1.12亿元。
改造后的背街小巷焕然一新,不少曾经集各类“城市病”于一体的背街小巷,“逆袭”成为网红打卡地。
行走在襄城唐家巷,如同沉浸在三国历史画卷中;盛丰路两侧的手绘,让途经此处的市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鹿角门街历史感厚重,让人流连忘返……
(记者 孙修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