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单拐支撑行走,依靠裁缝铺的微薄收入,她发起开办了宜城市首家免费爱心粥店(如图);她6年如一日,用爱心和奉献带领志愿者团队为生活困难的群体提供免费早餐,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送餐,传递着人间大爱与社会温暖。她就是“襄阳好人”、宜城“楚都楷模”方丹。

5月13日上午8点,和往常一样,方丹忙完了店里的事情,和同伴一起,将热腾腾的早餐送到朱市社区谭习兰、赵光娥等4个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家中。

谭习兰老人今年102岁高龄,视力不济,听力下降,行动不便。方丹和志愿者们就每天轮流上门给谭奶奶送早餐。

“这两个姑娘就跟我的亲人一样,要是没有她们,我活不到今天啊!”谭奶奶热泪盈眶地说。

80后的方丹是宜城市小河镇朱市社区居民,年幼时由于一次意外,造成左腿截肢,从此单拐便成了她的另一条腿。成年后,方丹在朱市街道上开办了一间裁缝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固定收入后,她便开始关注身边的高龄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无生活能力的残疾人和环卫工人。

2016年4月,方丹拿出1万元积蓄,并动员身边的蔡钱钱、徐玲等好友,依靠发动志愿者的爱心力量,在宜城城区五条路开办了第一家免费爱心粥店。从那以后的每天凌晨4点,她就从30里外的小河镇朱市的家里,骑电动车到粥店忙活,6点半准时为这群“特殊客人”提供免费早餐。

由于路途远,行动不便,到2017年4月,方丹就和姐妹们商量,把城区的爱心粥店交给其他爱心人士打理,自己和同伴蔡钱钱一起回到朱市老家再开一家免费爱心粥店,造福家乡孤寡老人。

谈起开办免费爱心粥店的初衷,方丹说:“我从小行动不便,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要感恩社会,做爱心的接力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朱市社区商贸繁荣,房租不便宜,方丹便打起自家房屋的主意。征得家人同意后,她就把自家临街一楼厅堂腾出来做爱心粥店。这样一年可为粥店节省房租开支1万多元,能为这些特殊群体多提供半年多的免费早餐。同时,家人还把厨房、电冰箱等贡献出来,支持粥店。

为了让爱心粥店能够正常运转,方丹除了用自己裁缝铺的收入补贴外,还自己开荒种菜。有时她还开着三轮车,拄着拐杖上河堤、穿田埂,挖蒲公英等野菜,降低粥店成本。

就这样,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一直忙到上午8点半收工。寒来暑往,方丹和同伴们一干就是6年。每天40多人的免费早餐,100多个馒头,一大锅粥和两盆小菜都会分发完。6年已提供免费早餐5.3万多份。

方丹长期坚持开办爱心粥店的善举,受到宜城市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宜城市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民政局、慈善总会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捐赠米、面、油等物资。一些爱心人士纷纷捐钱捐物,有的还加入她的爱心粥店志愿服务团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与方丹朝夕相处,被她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她行动不便,我要全力协助她把爱心粥做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志愿者蔡钱钱说。

68岁的独居老人李新乐是爱心粥店的“常客”,在方丹的影响下,也成为一名志愿者。他说:“在这儿吃爱心粥,看到她行动不便又这么忙,我非常感动,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就到这里摆一下桌椅,打扫一下卫生!”

目前,朱市免费爱心粥店已发展志愿者30多人,他们每天轮流到店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只是一碗稀饭、两个馒头、几样小菜,却温暖了整座城市。

方丹表示:“我将克服一切困难,一直坚持下去,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来,与大家一起画好爱的同心圆,当好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和爱心的传播者!”

(记者 宋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