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先惠自动化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开足马力生产,获评2021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如虎添翼,提速发展。而4个月前,该公司差点与高新技术企业失之交臂。
武汉去年514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创下历史新高。最终获批的4258家中,有400家中小企业差点无缘。在市、区科技部门联动下,关口前移,主动上门服务,多看一眼,查漏补缺,把一批因申报不完善但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一一“打捞”出来,也为这些中小企业持续创新提振了信心。
“前进一步,让中小企业海阔天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入企业调研时,工作人员发现,有的企业创新能力强,但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总体情况模式单一;有的企业成果转化好,但校企合作体现不突出等,通过关口前移,优化高企培育政策,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实至名归,相当于在企业奔跑过程中添加“油”提速,让中小企业享受红利,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口前移
为中小制造企业发展加油
先惠自动化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是科创板上市企业先惠技术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是汽车领域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去年9月14日,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得知该公司准备申报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遂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条件,查漏补缺,发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已转让的总公司专利技术已运用在先惠自动化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上,但在申报时并未呈现。
“我们特别感谢市区科技部门这些甘当‘店小二’的工作人员,是他们帮我们查漏补缺,让我们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先惠自动化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秦可为说,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对中小制造业企业发展十分重要,除了相关政策福利,更能提升企业品牌等隐形红利。
武汉昌合阿美斯塔机械有限公司也是实在受惠者。这是一家专门研制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出口型制造企业。去年,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进企业了解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需求时,企业负责人陈腾说,“想申报,但信心不足。”市科技局的“店小二”们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一项项帮助分析当前优势短板。在申报过程中,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对内部进行梳理整顿,流程更加规范标准、制度更加健全。获得认定后,企业立即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加速奔跑更有底气。
■跟踪服务
让企业科研创新加速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的中坚力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创新水平和产业先进程度。在武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重在“跟踪”培育。
武汉超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被“跟踪”受益的。在人们印象中,家具制造企业就是传统企业,与高新似乎“擦”不上边。
“传统制造业在日新月异,我们也一直努力通过创新突围。”武汉超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吕江丽说,2020年,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在上一次门服务时,鼓励他们,“家具企业虽然属于传统行业,但应该向高新产业变革,要有持续的创新力”。
在多方牵线搭桥下,武汉超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与湖北工业大学合作,建立武汉市实木新主张创新家具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通过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联合开发智能家居。目前,超凡家具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还带动周边园区形成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今年顺利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后,吕江丽也说:“如果没有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一直跟踪,说不定我们只是有一些智能化生产,仍然无缘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为市科技局的这个‘跟踪’意识点赞。”
“数字化技改、智能化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跟踪意识既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市科技局服务中小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至名归
“金字招牌”给企业插上快速发展的翅膀
位于江夏区庙山经济开发区幸福工业园区内的中铁科工集团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高度专业化的地下基础工程服务企业。2019年年底,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自主创新,中铁科工集团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出适应不同地质特性及硬度的铣轮及布齿系统,改进优化了易损件设计,实现国产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自主创新提高了工效和设备出勤率,解决了一批关键部件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该公司基础施工装备——双轮铣槽机在全省市场占有率居首位。
现在,这家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组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榜我省新一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年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2亿元。
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后,不乏助推上市的速度。武汉家家乐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后,2016年上市。通过与在汉高校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企业研发出多款专为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的绿色健康营养型猪饲料,降低了饲料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公司总经理桂金凯感慨不已:“高新技术企业的‘金字招牌’,既给我们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又成了我们吸引科技人才的一张名片。”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武汉市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集中。2021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786.1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39%。
(记者 胡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