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深圳合成生物十大新品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 陈小慧)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再出新成果。4月27日,在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光明科学城2023、第二届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首届亚洲合成生物学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合成生物学院联合发布了2023深圳合成生物十大新品。据悉,这也是深圳首次发布合成生物十大新品。
现场亮相的十大新品包括:柏垠生物发布的重组贻贝蛋白原料,中科欣扬发布的SYSTASE®SOD产品,百葵锐发布的新型溶菌酶,道生生物发布的天然色素染料生物合成—靛蓝,瑞吉生物研发的冻干新型带状疱疹mRNA疫苗RH315,赛桥生物发布的多功能细胞处理系统,未知君发布的重组活体生物药产品,晶泰科技发布的基于AI和超大规模的自动化实验室集群解决方案,循原科技发布的非粮碳源生物炼化平台,倍生生物发布的低嘌呤起泡酒。这些新品涵盖化学品、医疗、生物体构建与自动化平台、食品等合成生物应用赛道,将为生物制造多个应用领域带来新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
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其经济价值潜力巨大。麦肯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未来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
深圳勇闯新赛道,将合成生物列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中,深圳占比约40%。
为何深圳频频涌现“生物制造”新力量?这得益于“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楼上”是科研人员,“楼下”是企业,将科学研究和产业孵化集合在一栋楼里。
“比如百葵锐过去只有几个实验台,规模很小,孵化出去后就变成3层楼、4层楼了,企业不断壮大。”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模式有利于缩短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让产业与科研无缝对接。截至今年4月,在“楼上楼下”模式下“毕业”的企业已有12家。
据悉,大会还成立了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联盟,并发布“合成生物星聚300”计划,提出3年内孵化合成生物“明星企业”300家,助力深圳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