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
他放弃国外高薪工作,毅然回国
以科技报国的赤诚之心,
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30年来,
他坚持711工作制,刻苦钻研
以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为推动我国学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时代有我,君品相传。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聆听他的科研经历。
放弃高薪与荣誉 毅然回国
君子以仁为己任,心忧天下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科研大军中一流的年轻科学家寥寥无几,学术界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于是,旨在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培养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百人计划”在中科院正式启动。王恩哥放弃了在美国的高薪和荣誉,毅然回国,成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第一位从美国招聘全职回国的青年物理学家。
谈起当年回国,王恩哥说:“从小我就在想,我应该为国家做点事,这是我从心里头的想象。另外一点我也很自信,我一直要求自己回来做的工作,不能比我在国外做的差”。
王恩哥谈及当年回国
君子以仁为己任,心忧天下。1995年回国后,面对不完备的科研基础设施,没有助手的困境,王恩哥直面问题,与同事一起动手翻修实验室,刷漆、清洁、设计……“我就想我们现在还落后,国家还落后,但是我们要有干劲”。
为了做出世界一流科研成果,赶超国外,王恩哥不懈努力,基本全年无休。当时,王恩哥在物理所办公室的门牌号是711,这意味着他每天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才离开,节假日也不例外。
以初心致未来
“物理能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王恩哥的大半辈子,都潜心于物理学科的基础研究。从他最初回国至今近30年的时间,物理学界发生了飞速变化。
对此,他非常骄傲,“从早期跟着别人跑,到我们可以跟别人一起来竞争,到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里,我们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这是王恩哥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一语中的道出了材料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王恩哥谈物理
物理学科的发展与新材料的发现和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则主要是做物理研究的材料往往还都离应用有一定距离,俗称“没有用的材料”。
谈及学物理的意义,王恩哥说,“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往往能抓住一个复杂事情的最重要最本质的地方,使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化,这是其他的学科做不到的”。即使经过物理初步的训练后,对它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这些基础对于改行也有帮助。“如果真的喜欢这门学科,将来从事做物理是蛮享受的”。
悟物穷理、启迪未来
从学习、创造知识到利用知识
2017年,王恩哥退休,但并没有停止探索。面对产业链、供应链中“卡脖子”、“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问题,他想要尝试实践,打通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他提到,科技成果研究的水平只是一个方面,在实践中,还要面对市场的需求,政策时机、百姓习惯等。
“科学研究是在不断的进步,问题也是在客观的环境中不断的提出来”。2018年4月,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牵头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级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揭牌成立。
王恩哥讲述科研与生产的关系
来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后,王恩哥不断加强实验室顶层设计,为搭建“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全链条,布局了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共四大核心板块,实现“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
谈及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关系,他说“我一直讲从学习知识到创造知识,一直到利用知识,这是一条完整的链”,就像接力赛,第一棒、第二棒、第三棒、第四棒……每一棒都很重要,“千万不能在某一个时期强调第一棒最重要,也不能强调最后一棒撞线就光荣”。
悟物穷理、启迪未来。多年来,他身兼数职,与科研团队一起开展科研攻关、带领中科院物理所走向世界一流、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如今他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新事业以及他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期望。他的君子精神正在激励着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君子以仁为己任,心忧天下。贵州习酒《君品谈》栏目以传播“君品文化”为宗旨,与你一起见证不同的精彩人生,让新时代的君品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