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生领域的两个“关键小事”,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运行情况事关重大。7月28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开幕,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提到,一年来,北京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参与率到达90%,准确投放率达到85%。物业管理方面,“三率”水平全面提升,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到91.9%, 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98.3%。

衔接:问题导向专题检查,90%以上问题已整改

垃圾分类事关民众生活环境、基层治理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程度,而物业管理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矛盾较为集中的领域之一。去年5月1日,为解决群众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及《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前者以民生小事撬动基层治理,后者破解多项难题,推动物业管理在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

“两条例”实施同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便启动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的执法检查。去年末发布的执法检查报告中就曾提到,垃圾分类中存在缺乏指导督促,“二次分拣”任务重,大件垃圾收运处置设施不足等问题,物业管理方面也存在业委会物管会尚未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为此,今年的执法检查突出问题导向,开展专题检查。

报告提到,本次执法检查充分运用去年“万名代表查三边、垃圾分类带头干”工作成果,对照检查出的问题,成立了分类习惯养成、垃圾源头减量、可回收物资源再利用、业委会(物管会)运行实效和专维资金管理使用5个专题小组,同时根据审议意见成立了中央单位和军队大院2个专题小组,形成了“5+2”的专题检查模式,检查的针对性更加突显。

技术也在检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人大代表履职小程序,开展了“两条例”执法检查“三个一”活动,请市人大代表检查一个点位、发现一个问题、上传一张照片,检查方式更加灵活机动,反映问题更加客观及时。

清单式的检查有效提升了监督实效。报告显示,在市人大代表随机检查的50多个点位中,发现了160余个问题,垃圾分类方面反映投放不精准的问题较多,占点位总数的44%,物业管理方面反映停车秩序混乱的问题较多,占点位总数的26%。发现的问题形成生活垃圾管理和物业管理两方面清单,交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整改。截至目前,90%以上问题已经整改完成,其余问题正在加紧办理。

经验:“民间智慧”塑造典型

过去一年,“两条例”实施情况值得肯定。报告显示,在垃圾分类方面,报告显示,市民分类意识普遍增强,行动自觉稳中向好,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参与率达到90%,准确投放率达到85%。分类投放、运输和处理系统迭代升级,建设分类驿站1200余座,规范设置桶站6万余个,涂装运输车辆3900余辆,改造密闭式清洁站800余座。

与条例实施前相比,垃圾分类“两升一降”效果明显,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4296吨,增长了12.9倍;可回收物日均分出量5097吨,增长了69.9%;其他垃圾日均产生量1.6万吨,减少了25.7%,减量效果相当于少建了2座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垃圾焚烧厂。

在物业管理方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物业管理“三率”水平全面提升,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到91.9%,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4.1%,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98.3%。其中门头沟、平谷、密云、延庆、亦庄开发区已实现“三率”100%全覆盖,大兴区在条例实施后组建业委会291个,新成立数量居全市第一。北京市住建委对“12345”反映物业管理问题突出的100个项目进行了专项治理,问题解决率达到94.9%。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疫情防控期间,物业管理也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一道有力防线。报告显示,全市3000余家物业企业、20余万物业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事实上,垃圾分类初期问题也曾不断,比如垃圾分类要求破袋,但在实践过程中,市民破袋就容易脏手,一来二去之间,成了厨余垃圾分类面临的一大障碍。为此,从摸索到实践,“民间智慧”在北京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朝阳区阳光新干线小区和平安嘉苑小区在垃圾桶上安装拉环和挂钩,在垃圾桶内安装锯齿,小小拉环和“破袋神器”方便居民投放厨余垃圾。密云区柏林山水小区和康馨雅苑小区在驿站配备带龙头的水桶,冬天换成保温桶,既冲干净了手,也冲走了居民的“顾虑”。

在社区经验方面,物业管理同样有可圈可点之处。例如昌平区龙华园二区和怀柔区融城园小区实行“先尝后买”模式,引入物业企业解决小区实际问题,得到居民认可后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房山区北潞园片区建立“五位一体”矛盾调解工作机制,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业主、物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多元参与,共同协商解决物业纠纷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提升:聚焦重点领域,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

成绩需要肯定,不过,在最新的执法检查中,既有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有新的问题出现。例如法规要求出台的配套规定还有欠账,业委会(物管会)自管自治能力还需要增强,专维资金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的问题。

而垃圾分类方面,也存在分出质量还需要提升,分类管理处置能力还需要加强的问题。例如部分小区依然存在“多数人分、少数人不分”的不均衡现象和“今天分、明天不分”的摇摆现象,容易对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产生负面影响,诱发“破窗效应”。居民家庭自主分类水平还需提高,分类习惯仍需巩固,“二次分拣”现象依然存在等。

经过一年多的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已由攻坚战转向持久战。为此,报告建议,进一步压实分类责任,强化分类习惯养成,聚焦重点行业和环节,积极推进源头减量,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提升分类管理能力。

例如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宣传的精准度,针对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入户宣传,面对面指导;扎实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完善分类管理责任人报告和城管执法部门处罚的衔接机制,接报必查,依法给予书面警告,直至罚款,形成对混投行为的有效震慑;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完善交投、中转、分拣回收链条,培育规模化龙头企业托底收集低值可回收物,通过上门回收、有偿回收等措施调动居民资源回收的积极性等。

物业管理方面,加强培训和交流,切实发挥业委会(物管会)作用,加大专维资金改革力度,提高管理和使用水平。数据显示,北京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累计归集703亿元,累计支取65亿元,划转业委会31亿元,余额607亿元,管好用好这笔房屋的“医保金”,对于房屋维修养护和业主居住安全至关重要。建议抓紧出台《北京市深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改革实施意见》,研究修订《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细化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条件和程序。

(记者 杨月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