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垃圾桶不馊不臭?怎么解决共享单车与行人抢道?怎样丰富夜间经济“菜单”?正在此间举行的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小切口”入手,讨论超大城市如何实现有效治理这一重大课题,为上海加码“精细化”管理出谋划策。
资料图:志愿者在铁路上海虹桥站宣传垃圾分类。殷立勤 摄
一座常住人口2400万的超大型城市,城市治理是衡量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考察面。如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所言,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这座城市系统庞大、川流不息,城市治理很多方面没有先例可循,这一切都考验着我们的治理能力和智慧。”
事实上,上海近年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已成申城新时尚的垃圾分类,考验的正是城市基层治理能力。上海市政协委员王厚富表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半年来,“成绩单”抢眼,但定时定点投放制度让不少上班族感觉不便。
“垃圾分类要形成长效机制,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王厚富提出,正打造“智慧城市”的上海,应推进智能化垃圾投放管理系统建设。他举例称,可以改造智慧型的垃圾桶(箱)刷卡投垃圾,可以采用湿垃圾桶(箱)配备破袋并自动回收垃圾袋装置,还可以在垃圾桶(箱)附近设监控并将部分功能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范畴等。
垃圾分类需要“智慧”,城市治理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城市大脑”。搞好城市治理,关键要抓住一些“牛鼻子”工作,智能化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对上海来说,要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治理的新路子,真正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要精益求精。”上海市政协委员刘其龙将目光聚焦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上。
上海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建议,在做好数据安全、数据保密的前提下,“一网统管”未来的功能可以拓展到为企业行业服务,为科学家和市民服务。
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文明提出,目前各部门都有“内部数据”,但数据标准不统一,平台系统多,数据共享难,建议成立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城运指挥网和运营平台,建设主题数据资源库,用“大数据思维”实现政府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决策”到“智慧决策”。
在上海市人大代表方世忠看来,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关键是要推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专业化、社会化和智能化,这样才能让城区变得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樊敏华坦言,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他以上海的“一网通办”“市民热线”为例,提议上海可借鉴香港特区政府1823政府热线的经验,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把好事办好,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究竟如何才能体现一流城市一流治理?李强指出,要牢牢把握“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的定位,始终秉持对超大城市的敬畏之心,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更大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