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计划 第1篇
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宁夏在西部旅游交通中的集散功能,着眼银川周边300公里、500公里、800公里半径范围内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线路整合、功能集成,把宁夏打造成为大西北旅游最便捷的中转站、集散中心和再出发基地。加密与省会城市和主要旅游客源城市航线,争取开通华东经银川至新疆、东北经银川至西南、华北经银川至西藏空中中转大通道,吸引更多航空中转游客。围绕中转航线,加大对航班起始城市旅游推介程度,积极推出银川、中卫、固原机场衔接周边景点的半日游、一日游直通车产品,吸引中转游客入宁旅游。开行北京、西安、上海、成都等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城市到达或途径银川、中卫等旅游专列,吸引更多铁路中转游客。加强与京藏高速、青银高速、青兰高速、福银高速、银昆高速沿线客源城市合作,开发途经宁夏的跨区域自驾游产品,使宁夏成为西部自驾游重要目的地。
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计划 第2篇
【资料图】
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艺术工作的中心环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抓好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的创作生产。实施艺术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艺术创作资源统筹,重点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国家重大战略和其他重大主题,创作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实现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创作舞台艺术作品10部以上、旅游演艺剧目5部以上,力争1部—2部剧目荣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计划 第3篇
应对消费升级大背景,着眼游客需求细节,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动宁夏旅游服务由简单粗放型向精致化、细节化服务转型。在全区旅游行业营造“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旅游服务创新氛围,使精细化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以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为主体,激励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积极探索精细化服务方式,构建自下而上的全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新模式。建立旅游精细化服务案例库,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打响宁夏旅游服务品牌,开创宁夏旅游服务新局面。
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计划 第4篇
25.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进一步发挥政策执行、平台搭建、跨界融合等方面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企业间、部门间、行业间对接联系,科学分类、动态摸排全区文旅企业底数,认真梳理、广泛宣传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研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实,让市场主体知晓、明白、会用,让政策举措可见、可感、可行。引导市场主体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调整优化经营策略,丰富拓展经营范围,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稳妥推进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改革,争取宁夏列入文旅部试点省份。
26.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修订《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意见》,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制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加强信用监管、质量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开展全区星级饭店复核评定及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工作,出台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举办宁夏导游大赛、星级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巩固文明行业创建成果,持续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推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27.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严格落实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防控举措,推动“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实施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旅游热点防疫预报机制,做到疫情突发迅速应对,疫情平稳有序恢复。开展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百日专项行动。实施文化旅游领域应急救援演练,抓好文化旅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全区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三防”建设项目。加强安全风险防控,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国家文化安全防线。
28.开展市场综合整治。修订《文化市场自由裁量基准》,制定《自治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培训师资管理办法》。开展全区文化市场联合执法督导和交叉执法检查。深入开展旅行社经营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体检式”暗访评估,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实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推进工程。深化与广东省文化旅游领域综合执法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执法能力。
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计划 第5篇
依托宁夏特色资源,做特商品,做足文化,做强品牌,做大产业,打造“宁夏伴手礼”品牌。积极促进旅游商品设计与研发,依托宁夏葡萄酒、枸杞、滩羊、贺兰砚、羊绒制品等特色资源,结合非遗项目,打造文化内涵丰富、时尚气息突出的宁夏旅游商品系列。建设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和购物场所,优化旅游购物环境。以机场港口为支撑,积极引入国际免税企业集团建立旅游免税购物区。依托区内各大产业园区、主要旅游景区,推动建立集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专业化旅游购物中心。依托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小镇,加快建设一批主题型旅游休闲购物街区。
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计划 第6篇
实施绿色引导工程,在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民宿客栈、文化场馆等各类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绿色发展示范,通过节水节电、绿色低碳升级改造项目等,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建设要因地制宜,鼓励采用节能、轻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设备。鼓励在主要景区和文化场馆建设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充电桩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接驳车。推进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贺兰山生态旅游区、六盘山生态旅游区、罗山生态旅游区、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哈巴湖生态旅游区、大漠长城生态旅游区等先行先试,提升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水平。推广实施绿色旅游相关标准,构建绿色旅游发展体系。
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计划 第7篇
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市场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品牌为导向,以营销为重点,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市场。促进市场主体融合,鼓励相关企业、机构和文化旅游企业对接合作,支持跨界企业做优做强,推动形成一批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促进市场品牌融合,围绕枸杞、葡萄、体育等产业,植入文化和旅游IP,打造品牌节庆、品牌会展等活动,提升市场影响力。促进市场营销融合,鼓励线下旅游企业和在线旅游平台将新业态、新产品纳入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扩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新业态、新产品市场影响力。
宁夏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计划 第8篇
深化文化和旅游行业“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继续放宽准入限制,有序下放审批权限。深入推进文化娱乐、上网服务等领域“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规范网络文化经营许可工作。推进导游资格证书电子化改革,延长导游证有效期限。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加大对文艺作品、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创新服务,支持各类文化和旅游企业提升创新能力。